华运工控网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2010年PLC整个行业发展趋势前瞻

发布时间:2010-08-18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PLC也承受着来自其它技术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击。但是中国有利的商业环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者准备了充足的投资机会和建立起工厂的条件。伴随着日益上升的消费需求,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中国升速,推进了中国的制造业,紧接着推动了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在中国的市场。ARC咨询集团最新研究表明,在未来5年内,各行各业对自动化产品领域的资本投资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PLC中国市场预期以124%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市场份额预计从2006年的接近7.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3亿美元。

一、危机中平稳增长

20072009年的年增长率将稳定在9.0%-10.0%之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PLC的市场规模略有萎缩。

近年来,中国OEM机械厂家一直忙于提高国产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减少对国外高端机械产品的依赖。因此,PLC作为典型控制产品,在纺织机械、塑料机械、印刷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起重机械、机床和化工机械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受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OEM市场全面低迷,尤其是下半年成本上升、出口锐减和内需萎缩导致中小企业大量倒闭,部分行业大企业严重开工不足,直接影响了该市场对PLC的需求。其中最大的OEM市场——纺织机械的PLC应用规模降低到6.3亿元,同比萎缩17%。使得深耕于该行业的PLC厂商都遭受重创。

另外经济低迷导致需求的下降,在电梯、纺织机械、建筑机械、电源设备、造纸机械、电子制造设备、物料搬运、机床、HVAC、塑料机械、橡胶机械等应用中呈负增长的态势。冶金行业是应用PLC最多的项目型市场,以大、中型PLC为主,由于产能过剩、需求萎缩和价格下降,也使得PLC在该行业继续保持低迷的态势。

纵观2009年,PLC在大部分OEM行业的应用都将维持低迷的态势,只有少数如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等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的行业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一些行业如,汽车、公共设施、矿业、市政等直接受国家刺激政策的拉动,PLC需求不减,成为PLC稳步增长的中坚力量。

PLC的未来发展除了产品本身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和市场的发展,任何产品存在的根本在于用户和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回暖和国家政策的推动,自动化产品市场的需求持续旺盛。特别是在低碳时代,制造企业充分认识到了自动化产品的作用,以及其对于企业利润和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取得成功的贡献,因而继续在自动化设备上加大资本投资。

PLC产品可以用于离散、制程和混合式自动化产品领域,并在各个制造行业保持稳固增长。基于对更高自动化程度和更高能效的需要,制造业会越来越多地应用PLC。在制造过程中,以最低生产设备生命周期成本来实现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日益增加的需求,给PLC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一些新兴行业的运用以及新能源产生、储存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无疑给PLC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特别是在OEM、楼宇自控等低迷的行业中,将会有很大的起色。

二、国内PLC市场现状

我国的工业发展及自动化应用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几十年的滞后,按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将迎来一个PLC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基于中国经济稳定迅速增长的现状,今后若干年内中国PLC市场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初步估计目前在我国本土销售的PLC总量为3040亿元人民币(不含随进口主设备配套的PLC),年增长率为1520%。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PLC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应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和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使国产PLC早日成为中国PL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23%)、粮食加工(16.4%)、化学/制药(14.6%)、金属/矿山(11.5%)、纸浆/造纸(11.3%)等行业。

在我国应用的PLC,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的品牌,呈现八国联军的态势,但从行业上分,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大中型集控系统采用欧美PLC居多,小型控制系统、机床、设备单体自动化及OEM产品采用日本的PLC居多。欧美PLC在网络和软件方面具有优势,而日本PLC在灵活性和价位方面占优势。我国的PLC供应渠道,主要有制造商、分销商(代理商)、系统集成商、OEM用户、最终用户。其中,大部分PLC是通过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达到最终用户的。

在中国市场上很多其他著名品牌都是在中国市场上传统的供应商,在很多领域占得了先机,相对应的是施耐德和LG这些后来者虽然市场快速增长,但是距离先行者仍有一定的差距。某些品牌会侧重于一些行业。此外,国产PLC品牌发展得也很快,并夺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