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尤其是美国、德国等国家,工控机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但其在2001年的增长已逐步趋缓,而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给不少工控机厂商提供了新的机遇。其实,工控机在中国的应用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活跃在市场上的主要是美国品牌的产品,基本上应用于传统的工业控制现场,但很快就因为人机界面汉化、价格、服务等因素退出了中国市场。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开始,我国台湾省厂商依靠自身的产业优势也开始发展工控机,并从1991年起大量进入大陆市场,可以说,它们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市场的发展,IPC的应用从传统工业控制向通信、电信、电力等对自动控制具有高要求的行业延伸,但1996年后价格及服务逐渐成为了其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障碍。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开始,以研祥等为代表的本土厂商开始进行工控机的研发、生产,使工控机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行业发生极大变化,并且改变了工控机市场的格局,从台湾省品牌一统天下演变为台湾产品和以研祥等为代表的本土工控机品牌齐头并进之势。
目前,中国PC总线工控机的大小品牌约在15个左右,主要包括研华、研祥、威达、磐仪、大众等,竞争日趋激烈。但是面对IT行业的不景气和工控机市场的美好前景,估计会有不少新厂商加入工控机的战团,这将使2002 年的竞争更加残酷。那么,进入 IPC市场的门槛究竟有多高?研祥公司市场部经理樊小宁认为:进入这个
行业还是有较高的壁垒的。与其他行业相比,工控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不仅需要随时掌握高新技术,建立健全的销售、服务网络,还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因此一般公司想进入这一领域的难度相对其他行业要大得多,而实力强劲的厂商往往并不把目光集中在这个市场上,这成为目前国内工控厂商不仅少而且实力不强的原因所在。在新技术的把握、新产品的推出速度、产品成本及服务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同时,研祥"EVOC"工控机的平均售价比主要竞争对手低15%左右,更适合中国用户的选型需要。再加上研祥的多家分支机构、上百家代理商组成的庞大销售、服务网络,保证了广大客户随时随地都能购买到"EVCO"产品及享受联保服务。
由于工控机国内外市场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在进入 WTO后,无疑将有很多国外品牌重新杀入国内市场,这将对本土企业带来很大影响。但是樊小宁认为:中国加入WTO对于国内的工控机市场利大于弊,原因之一是市场的相互进入,加入WTO 后,在国外工控品牌进入中国的同时,国内厂商也可以考虑国外市场,更何况目前的国外市场远大于国内市场。其二,在中国加入WTO以前,国内厂商已经在与境外品牌同场竞技了。其三,工控机市场与其他行业的不同在于它不是通过简单的市场流通就能进行销售,存在人机界面、产品兼容性、产品结构、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这是国内厂商的优势。其四,目前国内厂商产品的主要元器件均从国外进口,关税很高,而在中国加入WTO 后,元器件进口的关税将逐年降低,至2005 年降为 0%,这样国内厂商的价格优势将更明显。其五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国家的有关政策中,已经明确规定将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应用于新兴领域。
看来,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在2002年将更受到瞩目,IPC市场"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