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信息化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发布时间:2008-11-17
大港油田早在“九五”期间就把实施“信息强企”作为增强整体综合实力的基础战略,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近两年,在国家倡导的“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的大环境下,大港油田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企业信息化简况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东南约50公里的渤海之滨,距北京190公里,距天津塘沽新港仅40公里,堪称地理位置优越、陆海空交通便捷。自1964年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大港油田已由昔日的盐碱荒滩变成高楼林立、公路通达、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的、美丽的石油城。
大港油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下属的特大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服务联合企业,具备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服务、油气工程及道桥设计和施工、石油装备修造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固定资产原值达63亿元,是中国500强大型国有企业之一。1999年以后,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大港油田分离重组为以作业施工、技术服务、后勤支持为主的大港油田集团公司、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的大港油田公司、以炼油加工为主的大港石化分公司等三大公司。大港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按照三大公司“网络共用、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原则,由大港油田集团公司负责企业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大港油田企业网(DGNET)是中油集团公司广域网(CNPC)的一个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通过光纤通道、无线扩频、ISDN、ADSL和电话拨号等形式接入的网络已覆盖了整个油区三大公司,其中企业网上的专线用户约有六千多台计算机,企业网上的拨号用户约有1300多户,社区拨号网用户约有4000多户。
大港油田计算机网络通过天津电信、吉通天津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三条信道实现了与INTERNET的互联。
大港油田信息化建设,从1988年最初以点点通讯传送生产日报,到现在各种数据的网上共享,是伴随着网络发展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如今大港油田已经建立了用于企业管理的生产信息系统、钻井工程数据库系统、公文收发系统、标准化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市场开发管理系统、劳动人事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QHSE体系管理系统,尤其在1997年实现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计算机网络主干网”的成功的接入后,基于WEB技术的“大港油田综合信息网站”顺利开通,使得油田信息化规模越来越大。通过近4年的努力,集生产经营管理、社区信息服务于一身的综合平台--大港油田综合信息网站已经成为油田的门户网站,目前已有50多家二级单位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建立了网站,每天的主页点击量超过万次,页面总浏览量超过十万次。网站不论设计形式,还是服务内容,都堪称为国内企业一流网站。
依靠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大港油田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也真正成为大港油田的中枢系统,其神经末梢遍布油田的各个部门。人们已经对计算机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而网络亦越来越深入人心,油田信息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出来。
二、通过实施信息化,为企业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实现日报数据网络传输
大港油田三大公司的115个处级单位分布在天津、河北两地,方圆200多公里。单位分散,地理复杂,管理职能从油气生产到水电运输,从医疗卫生到中小学教育应有尽有,给油田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在生产管理上,仅每年生产日报的运输和印刷费用都要超过200万元,而为之投入的其他人力物力之大更是惊人。在大的网络环境还没有具备的情况下,大港油田于1988年首先实现了井下作业公司日报数据的点对点传输,之后经过多方努力,使远在200公里外的采油三厂通过无线扩频实现了远程提交数据。
1996年,大港油田机关局域网建成,大港油田机关部室及领导“无纸办公”的设想开始规划实施。在计算机技术还不普及、网络概念还很陌生的情况下,当油田领导审时度势提出了“无纸办公”的现代办公管理战略后,招来了不少的非议和怀疑的目光。大港油田信息工作者靠着对事业强烈的自信心,经过3个月的奋战,油田第一套网络应用系统——“大港油田生产日报系统”终于诞生。
日报系统运行伊始,人们习惯于把网上的各种报表打印出来,当发现查询、检索、数据总能及时、完整、准确地于网上共享后,生产管理者对网络和信息的认识开始变得深刻。领导办公桌上成堆成摞的报表一点点地减少,印刷了30年的生产日报随之成了束之高阁的“古物”,决策者从对计算机的长期投入中开始得到回报。
一个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系统,却奏响了大港油田“办公自动化”进程前进的序曲。
(二)实现油田主要信息自动化管理
1997年,大港油田把“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列为本年度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在年底,一套基于ORACLE数据库的具有全局规模的大型网络生产管理系统研制成功,它不仅实现了全局范围内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动态监控、自动处理、智能查询和网络共享,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管理中车接人送、数据难于收集查找、信息不一致性、意见反馈不及时和繁重的资料处理等问题。截止2000年底,通过该系统,共为油田节约成本600多万元。
信息给企业带来了实惠,企业就会给予信息更大的投资。1998年,大港油田投资30万元开发研制了《钻井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作为一个勘探开发了30年的老油田,油气产能面临严重的挑战,而降低钻采成本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有效避免或控制在钻井过程中上百万或上千万的经济损失,科学的分析决策则尤为关键。在大港油田的档案馆里陈列着自1964年建厂以来所有井史资料,总计有厚厚的7000余本。怎样使这些宝贵资料得以充分利用,如何把现在钻井现场的动态数据及时纳入数据库中统一管理,正是《钻井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该系统的开发应用,为生产层、管理层、决策层、研究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极大地提高油田钻井生产管理水平。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和“钻井数据库管理系统”成功的应用,犹如为油田信息化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1998年,油田的“物资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在网上投入运行更如一股春风,使油田在财务管理、物资装备和生产经营三大领域上实现了数字化。
(三)实现“无纸办公”
1999年,大港油田“公文收发系统”使企业摆脱了传统公文浏转模式,在网上实现了公文拟稿、盖章、发布、签收、浏览、打印、归档、销毁等一整套的管理功能,办公自动化在理想的轨道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仅公文收发系统,每年可为油田降低多达120万元的管理成本。
1996年,大港油田整体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大部分二级单位通过了ISO9002认证。1998年,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SY/T6076正式发布,1999年大港油田作为该标准的试点单位,制订了油田的HSE体系管理程序,并且通过国际认证中心的认证。2000年,大港油田质量体系与HSE体系成功合二为一,具有行业特色的QHSE体系开始在油田的生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油田在管理上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每年质量体系和HSE的评审都会带来体系文件的修正和改版,使集团公司和各二级单位陷入了苦不堪言的境地,惊人的人力、资金投入,频繁的改版、销毁,大量的程序作业文件、上千种的记录档案资料管理让人倍感沉重。而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要求,为适应全球经济化发展的需要,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要从2002年进行全面改版。
针对这些问题,2000年底,大港油田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万元研制“大港油田QHSE体系管理网络系统”。截止2001年9月,该系统已在全油田试运行。目前已有80%的单位将体系文档加载到该系统中,预计QHSE系统每年将为大港油田节约成本300万元以上。
(四)实现综合网站创建
2000年,身为石油行业存续企业的大港油田集团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经营效益和劳动力比例不协调也给集团公司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稳定大港油田内部市场、开拓外部领域一下子成为油田发展的热门话题和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而大港油田信息化建设也因此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2000年10月,大港油田信息网站开始全新改版。新版网站从满足生产管理和社区用户需求出发,开发制作了油田主页、新闻频道、社区服务频道、财经频道、生活频道、娱乐频道、科教频道、体育频道和游戏频道等九大专栏,将油田生产管理应用、社区信息服务以及各二级单位、各商家网站集成在一个平台上,使大港油田信息网站由纯企业网站转为大型的综合网站。该网站的建立,不但使其成为油田网络用户首选的主页,而且用户访问量因其内容丰富、更新快速及时而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该网站还推出了服务器托管、广告制作等增值服务业务。
伴着油田应用系统的使用,大港油田广泛开展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位领导都不再面对鼠标感到生疏,让每一位操作者面对应用不感到拘束。通过培训,使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为INTERNET的普及,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强企”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的超前意识的培养,为信息有偿服务得以实现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五)实现宽带网接入
2001年5月,油田的第一个100M到桌面的宽带光纤网络顺利在试点住宅小区开通,为下一步宽带进入家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01年6月,油田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又投资1600余万元改建扩建油田网络及基础设施,大力建设以光缆为主要传输媒体的计算机网络,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在2001年底实现所有二级单位、部分大的三级单位到信息中心的100M/1000M的光缆传输,而且要为大港油区4万户家庭宽带接入打好基础。通过构建宽带高速计算机网络,争取在“十五”期间建成数字油田。
三、企业信息化技术解决方案
大港油田WWW综合信息网站的系统平台为WINDOWS NT4.0,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7.0、ORACLE7.3.4、ACCESS以及MYSQL等多种数据库支持,网站创建采用基于IIS4.0的ASP交互式动态网页编程技术。
该网站动态信息采用数据库管理,具有数据库维护、信息智能编辑、界面动态生成等特点,使不熟悉数据库管理操作的人同样能管理一个大型网站。
“生产信息系统”、“钻井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客户/服务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据源用户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式在客户端完成数据的编辑与提交,而浏览查询用户则通过浏览器/服务器B/S瘦客户模式来实现。两个系统都采用了“智能动态编程技术”,成功地完成了数据动态编辑技术、智能查询技术、动态统计及系统监控技术、跨平台数据智能转换技术、系统功能维护技术、自动报表生成技术、IP地址认证的安全管理技术以及动态模块挂接技术和数据库维护技术等十几项创新关键技术。其中后台数据库为ORACLE7.3.4,客户端为WINDOWS9X,服务器端为WINDOWS NT,使用的开发工具有Delphi 4.0、POWER BUILDER6.0以及VISAUL STUDIO6.0等。
QHSE系统是基于Lotus Domino、SQL SERVER数据库、文档数据库、电子邮件、远程通讯以及INTRANET 技术相结合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利用Domino对非结构化数据和动态过程管理优势,来处理具有文档形式的信息,尤其是这些信息必须在共享或分发时,DOMINO 显得异常卓越。该系统可以运行在 Windows NT、Windows 2000系统下。
四、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 重开发,轻管理
大港油田最近几年来投资开发的系统不少,由于油田机构改革力度大,人员变动频繁,在应用系统维护管理上缺少连续性,有些系统得不到及时更新,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今年,大港油田已着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与政策引导,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系统的维护管理上将产生一个飞跃。
(二) 信息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石油系统机构改革的深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政策出台后,油田信息人才流失严重,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可喜的是,集团公司正在实施人才战略。大港油田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从2001年7月起开始享受额外的技术津贴,信息人才队伍正逐步趋于合理、稳定,留住人才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 信息有偿服务的不完善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大港油田自1999年起,企业联网基本建设、应用系统、微机代维、电话拨号、Internet服务、E-mail等费用纳入大港油田经营指标。是中国石油系统第一家实行网络信息有偿服务的单位,到目前为止,大港油田信息中心已可以做到不靠经费补贴,自负盈亏。
由于信息市场还远没有成熟,信息有偿收费给企业和用户带来的冲击较大的,一些用户为了避免交费而拒绝企业上网和信息化应用,从而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但随人们对网络认识的深入,信息收费价格的进一步合理,信息有偿服务的理念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五、对企业信息化实施成效的评述
通过信息化应用为企业带来效益,并以取得的效益来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大港油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最宝贵的经验。伴随着企业加大信息建设的投入力度, 以信息网络开发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龙头,规划实施大港油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积极推进油区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相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的发展将使大港油田信息化的明天,更实、更高、更快、更强。